钟同福
在九堡往万田方向的路上,有一个叫“新庵子”的地方,旁边有一眼泉水非常清甜,到现在,所有过往的人都会停下来喝一个痛快。为什么这里的水会这么甜呢?这里也有一个故事。
在很久以前其实这里真的有一座庵,庵里住着一个老尼姑,过往的人们在庵里歇脚时,老尼姑总要打来一桶桶泉水,给大家止渴,几十年如一日。过往的人们感激她,常常给她一些香火钱。
一天傍晚,来了一个老头,他步履艰难来到庵里,向尼姑讨水喝。尼姑让他坐着,提着水桶就去打水。一桶水打回来,老人捧起来喝了个精光。两桶水打回,他又一瓢一瓢喝个底朝天。尼姑又问老人还喝不喝,他难为情地张张口,尼姑又提了一桶,老人喝完后笑了,对尼姑:“你的心真好,请拿根竹篙来?”老人拿着竹篙来到泉水边,用竹篙捅了三下泉水,然后对尼姑说:“从今以后,这里出的就是酒了,你还是供给过往的行人喝吧。”说完老人就走了。尼姑半信半疑,舀起一瓢尝尝:“哎呀,果真比水酒还要醇得多”。
尼姑每天照样把泉水供给过往行人喝,过往行人喝了这么醇香的酒,就给尼姑酒钱,尼姑开始不肯接,后来给的人多了,她就接起来做香火钱。时长日久,她起贪心了,用篱笆把泉水围起来,天天独个挑来卖。她卖得多了,嫌泉水流量少,就用河水掺在一起卖,她挣了很多钱。转眼过了三年,那老翁又来了,问老尼姑“泉水的酒好么?”尼姑说:“酒是好,可惜没酒糟喂猪。”
老人笑了笑说:“你拿竹篙捅它三下,就会有酒糟流出来。”说完,提笔在墙上写了一首诗:“天星不算高,人心比天高,泉水当酒卖,还嫌无酒糟。”题完便走了。
尼姑用竹篙捅了三下泉眼后,这里就流了三天三夜的酒糟。三天过后,流出来的又是清甜的泉水了。于是,人们给这泉取了一个怪名:“贪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