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,万物冬眠,阳气内藏,人体需要较多的热能以维持体温,加上冬季人体代谢下降,营养物质最易吸收、贮存。所以,冬季是进补的最好时机。可是如何进补,却很有讲究。营养的核心是平衡,做到了平衡。那就是最佳的营养。因此,每天都应该讲究寒与热、酸与碱、干与稀的平衡。这是养生的关键。
补阳为主
冬季阳气内藏。人体阳气衰减。所以,冬季应以补阳为主。羊肉可为上乘之选,其性温、味甘,不但可以增加热量、抵御风寒,还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抗寒能力,是益气补虚、开胃益精之妙品。吃涮羊肉时不要忘记搭配些凉性的白菜和豆腐,以取得寒与热的平衡。还可以食用大枣炖羊肉、红烧牛肉、山芋炖狗肉、核桃仁炒韭菜、核桃仁芝麻糊、人参炖鸡、当归生姜羊肉汤、黄芪乌鸡汤等菜肴。但是,一定要注意酸碱平衡,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及菌藻类、豆类及豆制品等碱性食物。同时,还要注意适当食用汤羹,从整体上保证酸与碱、干与稀、寒与热的平衡,真正达到养生目的。
主食讲究杂与精,谨防“精过头”
老年人在选择主食的时候,应注意多摄入黑色的粗杂粮,如黑米、黑芝麻、黑豆、黑枣等代谢物,此类食物独入肾经,肾主藏精,而冬季是补肾的最佳季节。老年人要多喝点粥,如六米饭(黑米、紫米、黑豆、黑芝麻、荞麦、大米)、黑豆红枣紫米粥、红枣核桃芝麻羹、山药大枣粥、茯苓黑豆粥、糯米红豆百合粥等。
饮食讲究荤与素,谨防“荤过头”
冬季人体阳气衰减,人们总喜欢吃一些“肥甘厚味”的食品,如狗肉、羊肉、牛肉、鹿肉、虾、海参等,这些食物富含蛋白质及脂肪,产热多,可以益肾壮阳、御寒。但是,一定要注意平衡,谨防“荤过头”,招来诸多病症,如:
●肥胖 在冬季,老年人本来就不爱动,如果摄入的热量大于所消耗的热量,就很容易导致肥胖。
●痛风 冬季人们都喜欢涮火锅、吃烤肉等,不经意间会摄入很多富含嘌呤的食物(如肥牛、羊肉片、肚丝、百叶、腰花、鸭肠、水产海鲜、芦笋和蘑菇等),再配上美酒,吃完后活动又少,日久天长,机体发生嘌呤代谢障碍,引发痛风。
●钙质流失 适量的蛋白质有助于钙质的吸收,但是过量的蛋白质却会造成钙质的大量流失,引起缺钙的一系列症状,如高血压、痛经、失眠、脾气暴躁、蛀牙、生长迟缓等,而且,缺钙也是目前导致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元凶。
●毒素蓄积 大最摄入“肥甘厚味”的食物,使得体内蛋白质、脂肪过量堆积,如果老年人便秘的话,就会造成体内氨、氮、酮等有毒、有害物质的大量蓄积,不仅会出现精神萎靡、乏力、倦怠、头昏脑涨、记忆力减退等症状,还很容易诱发直肠癌、结肠癌。
●代谢综合征 如果冬季进补酸性食物过多,超过机体的耐受程度,就可能使血液发生酸性偏移,导致血液性酸中毒,最终形成酸性体质,这就很容易使老年人患上代谢综合征(如高血压、高脂血症、痛风、脂肪肝、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、肥胖等)。
冬季最好饮红茶。红茶味甘性温,含有丰富的蛋白质,能助消化、补身体,使人气旺。
冬天:穿深深的色彩,黑色、藏青色、古铜色、深灰色等。